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

馬勒 悼亡兒之歌

Mahler Kindertotenlieder

作曲年1901 ~ 1904年
首演1905年1月 於維也納
演奏時間約24分鐘
編制短笛、長笛2、雙簧管2、英國管、單簧管2、低音單簧管2、低音管2、倍低音管2、法國號4、定音鼓、鐘琴、小鐘琴、銅鑼、豎琴、鋼片琴、弦樂5部

一九零五年,馬勒將取材自「少年魔號之歌」的「起床號」(Revelge)和「少年鼓手」(Der Tamboursgsell),連同「五首盧克特之歌」(Fünf Lieder nach Texten von Friedrich Rückert)一起印行,稱為「最後七首歌曲」(Sieben Lieder aus letzter Zeit)。「少年鼓手」描述即將被處絞刑的逃兵鼓手,向長官、同儕告別的情景,在冗長笨拙的旋律中,夾雜虛無的幻影;「起床號」(已死鼓手)則是「少年魔號之歌」中的極致之作,戰後幽靈的分列式、骷髏的隊伍......一切的情景又在主角的愛人窗前浮現,她不禁為了這淒厲的場景而震懾。

馬勒在「起床號」中,發現了混合在各種音響之間的「重音」,因而在後來的作品第六號交響曲中的快板樂章中,再度加以使用,貝爾格的作品「伍采克」(Wozzeck)中,也巧妙地移植了此曲的動機。此時,馬勒的作品意圖表達的,已不再是「流浪青年之歌」般屬於個人的心境了。

一九零一年的夏天,馬勒花了十天的時間,完成「我被世間所遺忘」(Ich bin der Welt abhanden gekommen)、「我聞到微微芳香」(Ich atmet' einen linden Duft)、「請別偷看我的歌」(Blicke mir nicht in die Lieder)三首根據德國盧克特抒情詩作所譜寫的曲子。同年,他也創作了「輝煌的太陽正在上升」(Nun will die Sonn' so hell aufgeh'n, warum so dunkle Flammen)、「現在終於明白」(Nun Seh' ich wohl)、「當你媽媽進門」(Wenn dein Mutterlein)三首根據盧克特「悼亡兒之歌」詩作改編的曲子。當時馬勒尚未結婚,甚至還不認識艾瑪,卻創作出如此心境悲涼的作品,不僅耐人尋味,更說明了他的創作所具備的「預言性」特色。

「悼亡兒之歌」是盧克特於一八三六年痛失兩個幼兒所作的詩,當他去世後,人們才發現這四百二十八首詩篇,並於一八七二年以「悼亡兒之歌」為題出版。馬勒選出五首來組成「悼亡兒之歌」的素材,一九零一年夏天寫出前三曲,一九零四年夏天又寫了後兩曲,並且將盧克特的其他詩作譜成樂曲。那時他剛結婚,過著幸福的日子,次女安娜也於六月十五日出生,一家人在麥爾尼格過著平靜和樂的生活,現實的心境與創作的內容如此矛盾,連妻子艾瑪也不禁吃驚:「如果是沒有孩子,或痛失愛子不久,而為這些恐怖的歌詞譜曲,似乎並不為怪;但是馬勒在半小時之前,還擁抱親吻健康的娃娃,旋即全神貫注地投入「悼亡兒之歌」的創作之中,著實令人費解。我當時經常嘮叨地說:『你做的事真恐怖!』」

盧克特的詩與「少年魔號之歌」的詩截然不同,具有諷刺性的意味,卻沒有敘事性的內容,馬勒以相當進步的室內樂技法,以及謹慎的主題,鋪陳詩中憂鬱而複雜的心裡狀態。「悼亡兒之歌」不論是詩的內容、音樂技法或表現力法,都有卓越的進步,表現出孤獨與絕望及對不幸的領悟。而馬勒也並非隨意挑選詩篇來譜曲,而是用「光」這一主題來取材,並藉此把五曲有機性地串連,就像第一曲是即將升起的太陽,第二曲是隱藏在孩子眼中的光芒。馬勒在圓熟期所寫作的這部作品,被推崇為德國歌曲史上的一大傑作。

「輝煌的太陽正在上升」首先擺出架構,說明受創傷的詩人面對世間的無奈:「現在終於明白」雖然暗示不幸,卻仍朦朧不清;「當你媽媽進門時」出現悲劇的核心所在--一種痛苦、執拗的幻影;「孩子只不過出門一下」(Oft denk'ich, sie sind nur ausgegangen)則是一種幻覺境界,事實並非如此;「在這樣的暴風雨天氣」(In diesem Wetter)意識與情感均高升,贖罪的心聲也潛藏在其中。全曲起伏不定的心情,藉由貼切的音樂配置,呈現出絕望的父母,不時散發著內疚與自責的氣氛。這種肝腸欲裂的心緒,似乎潛藏著馬勒的預感與不安!

「悼亡兒之歌」的封面

馬勒與次女安娜的合照

第一曲

「輝煌的太陽正在上升」(Nun will die Sonn' so hell aufgehn, warum so dunkle Flammen)。一開始,詩人立刻吐露喪子的悲痛心情:「輝煌的太陽正在上升(譜例1),它好像一點也不知道夜裡發生的悲慘事。」馬勒指示要「慢慢地、憂鬱地」唱出,這個由雙簧管哀愁的前奏所引導出的曲調,在曲中還會反覆出現,其結尾句也出現在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中。
(譜例1)

第二曲

「現在終於明白」(Nun seh' ich wohl)。過著幸福日子時不會領悟的許多事,現在回憶起來,才曉得那是孩子藉此在暗示大人他即將離去。在大提琴序奏後以優美的旋律開始唱出「而今我終於明白(譜例2),你為何用黯淡的眼光看我。」雖然是靜靜流瀉的黑暗旋律,但藉著不斷的轉調和半音階,傳達出不安的感覺。結束的詞句「在不久就要來臨的夜晚,你將變成天上的星星」,是以最弱音優美地唱出,令人印象深刻。
(譜例2)

第三曲

「當你媽媽進門時」(Wenn dein Mutterlein)。這是一首明知孩子已逝,卻又盼望再次看見他身影的父親的苦惱之歌:「當你媽媽進門時(譜例3),我總是好像看到你跟你媽媽一塊兒進來。」全曲乘在交織複雜的管弦樂中淡淡地往前進,最後在「啊!太早太快就消失的快樂之光」的句子後,整個歌曲就潰散了。
(譜例3)

第四曲

「孩子們只不過出門一下」(Oft denk' ich sie sind nur ausgegangen)。詩人雖然自言自語說「孩子們只不過出門一下(譜例4),他們馬上就會回來」,想藉此暫時遺忘悲痛,但反而更哀傷更加深刻。在這首「寧靜地、感動地」唱出的歌曲中,的確像是在追求著夢幻,流露出得到安慰的表情。雖然以悲傷為主體,但好像也看到了光明,這種氣氛是不可思議的。
(譜例4)

第五曲

「這樣的暴風雨天」(In diesem Wetter, in diesem Braus)。此曲由指示為「以充滿不安與苦惱的表現」和「緩慢地、搖籃曲般地」兩段構成。前半段從「這樣的暴風雨天,絕對不能讓孩子外出(譜例5)」開始,隨即訴說而今不必再擔心這種事的哀嘆。
(譜例5)
後半段仍由「這樣的暴風雨天(譜例6)」的詩句開始,但後面卻表示他們一定會受到神的保護,一變而成禱告般,悲戚但安詳的音樂。
(譜例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