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時的馬勒酷愛文學,在這方面的學養可說是相當淵博,藉著他濃厚的浪漫精神,詩與音樂得以自由地交流。他的歌曲作品總數達四十多首,但幾乎都聚集在五部歌曲集之中。其中只有早期的「年輕時日之歌」是用鋼琴伴奏,其餘的則全是由管絃樂伴奏(但有些部份則補做了鋼琴伴奏編曲)。歌詞方面,只有「悲嘆之歌」和「年輕時日之歌」是馬勒自創,其餘的則取自早期浪漫主義詩篇或民謠歌集。
馬勒歌曲的旋律都頗具民俗風味,給人簡明、樸素的感覺,在節奏上則隨處出現進行曲節奏,這是很重要的特色。他的管絃樂伴奏頗富色彩感,使得這些歌曲作品變得多采多姿,也產生了豐富的描寫效果。
除了獨唱歌曲外,馬勒在交響曲中也時常加入歌曲樂章,如果把這些也列入,作品總數應有五十二曲之多,下面依照年代順序,分段列出其聲樂作品的創作歷程:
- 1880 ~ 1885年 依據自創及其他詩篇所作
- 悲嘆之歌
- 三首歌曲
- 「年輕時日之歌」第一集(五首)
- 「少年旅人之歌」(四首)
- 1887 ~ 1901年 依據少年魔號之歌所作
- 「年輕時日之歌」第二、三集(九首)
- 「少年魔號之歌」(十二首)
- 「天上的生活」(第四號交響曲第四樂章)
- 1901 ~ 1904年 依據盧克特的詩所作
- 「悼亡兒之歌」(五首)
- 「五首盧克特之歌」
- 1908 ~ 1909年 依據唐詩德譯所作
- 「大地之歌」(六首)
從「悲嘆之歌」到「大地之歌」的二十八年,幾乎也等於是馬勒創作生涯的全程。令人讚嘆不已的是,他的創作水準如此地齊一,即使是早期的作品,也絲毫沒有生澀嘗試的意味。無論是交響曲或歌曲,他都以純熟的技法、絕妙的配器、貼切的樂曲結構,締造音樂語言的堅實城堡。而馬勒的歌曲作品,更準確地掌握了人聲音域的的特性,將人聲視為樂器配置的一部份,巧妙地融合於管絃樂的樂音之中,無論主題素材、器樂表現,還是音色混合,都如同服從的士兵,一一臣服於這位樂將的指揮與統御之下。
從「悲嘆之歌」的浪漫性厭世哲學,「少年魔號之歌」對想像力的駕馭自如,「悼亡兒之歌」的潛意識預言,直到「大地之歌」的超脫世俗、萬物合一的境界,馬勒的歌曲集似乎也鋪陳了他的人生體驗,儼然是一部有血有淚的自傳,為他自己、也為世人,道盡人世的悲歡離合,及生生不息的自然永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