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

馬勒作品介紹

馬勒攝於1892年
進入二十世紀之後,許多音樂家都企圖擺脫浪漫派音樂的藩籬,但馬勒則堅持浪漫派晚期的手法,譜寫表現生活各個層面的作品,另一方面則賦予十九世紀音樂無上的榮光。馬勒的時代,正是德奧後期浪漫樂派邁入近代主義的過渡時期,其作品也反映了這種特殊風格。他的音樂,最初受華格納的顯著影響,後又融入理查史特勞斯的近代樂風。馬勒曾寫作九首龐大的交響曲與大地之歌,其中四首都含有聲樂部。其最大的特徵是近代化龐大的樂器編制,線條式效果宏偉的管絃樂法,曲式上自由大膽的擴張,並運用半音階和聲與變化豐富的旋律。

除交響曲的創作外,馬勒還寫作出色的「少年旅人之歌」與「悼亡兒之歌」等管絃樂伴奏的歌曲集,因此也成為一位獨特的藝術歌曲作曲家。在他的意念中,管絃樂與聲樂是相輔相成、密不可分的。在交響曲中加入聲樂,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中已有前例,因此並非馬勒所首創,但像他一樣,在絕對音樂的交響曲表現其徹底的厭世觀者,卻前所未有。

馬勒以他的十首交響曲串連了十九、二十世紀,也以調性的解除形成了「聯結樂章」(transitionpassage),他認為交響曲必須包含所有的事物,因此那一支支規模長大的交響曲,道盡了他的一生。而提到馬勒的交響曲,就勢必得提到他的歌曲,因為他的交響曲與歌曲無法完全分開。他的交響曲中,主題往往是歌曲中的旋律,而「人聲」更儼然成了樂器編制的一部份,在交響樂團中與其他樂器融為一體。而在他的「大地之歌」中,則徹底領悟大地原是萬物之母的哲理,生死不過是自然的造化,因此不必執著禍福存亡。

馬勒的歌曲和交響曲一樣,具有重要意義,因為他的大部分交響曲均發軔於寫作歌曲所得的體驗,歌曲實為孕育其交響曲的胚胎。他的歌曲素材,除自創外,也使用民謠風格的曲調。其中蘊含著優美但傷感的世界、親切天真的愛情,這些正是馬勒音樂的本質。名指揮溫加特納曾評述馬勒的音樂:「展現著豐富的想像力,不僅熱情,還澎湃著狂熱的情緒。」真是一針見血。

馬勒的交響曲

馬勒交響曲概說
第一號交響曲 
第二號交響曲 
第三號交響曲 
第四號交響曲
第五號交響曲 
第六號交響曲
第七號交響曲
第八號交響曲
第九號交響曲
第十號交響曲(目前僅有第一樂章慢版)

馬勒的聲樂曲

馬勒聲樂曲概說
悲嘆之歌
年輕時日之歌
旅人之歌
少年魔號之歌
五首盧克特之歌
悼亡兒之歌
大地之歌